知情衡理|婚姻法司法解释24条的坑被填平了吗?

       
        2018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颁布,一时点赞不绝。但是夫妻债务新规真的填平24条的坑了吗?这还有待观察。
        一、夫妻债务新规解读
        夫妻债务新规有四条,大抵是如下的逻辑:
        首先,夫妻双方共同举债,应认定为夫妻共债(即夫妻共同债务)。
        其次,单方举债的,视债务金额而定。
  •         其一,举债未超过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的,认定为夫妻共债;
  •         其二,超过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的,债权人能证明用于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的,认定为夫妻共债,否则,认定为单方债务。
 
        从上述逻辑,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夫妻债务新规除了在举证责任分配上有所变化外,内在的理论逻辑从未改变,即只要用于共同生活、共同经营,该举债就是夫妻共债。

        二、新规之困
 
        新规的逻辑貌似严谨、合理,但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24条遗留的问题。
 
        1.何为共同生活、共同经营
        夫妻双方均认可的事项,自然可以认定为共同生活、共同经营。如,婚生子女的生活和教育形成的债务、双方共同经营事业形成的债务,等等。这些单方举债被认定为夫妻共债,似乎不会有很大的争议。
        但若是配偶一方名下的经营事业形成的债务,或隐名经营(甚至隐瞒配偶而开展的经营)形成的债务,是否依然可以认定为共同经营?也就是说法律从未明确共同生活、共同经营的认定标准。
        依照24条的精神¹,只要是为了履行夫妻共同义务、形成夫妻共同财产的,都应认定为共同生活、共同经营。新规只是加重债权人的举证责任,但没有否认上述标准。具体司法实践将如何演变,有待观察,小马奔腾股权回购案二审或许就是近期的观察标本。
        2.如何证明“用于”共同生活、共同经营?
        债权人在证明用途时,需要承担何种程度的举证责任。只要债务人一纸声明,还是必须证明相关款项实际投入共同经营?我们认为,若仅是债务人出具的用途声明,实务中恐难被法院采信。
        如果需要进一步证明用途。以民间借贷为例,债权人只需证明相关借款汇入共同经营账户,还是需要证明相关款项实际、具体的用处(如购买原材料、机器设备)。坦率地说,即使是后者,也很容易被规避,也难以确保债务实际用于共同生活、共同经营。债务人的配偶蒙受无妄之灾的风险依旧。

        三、应对与警示
 
        1.债权人之应对
        作为债权人,自然希望更多的人对其债权负责,更何况是债务人的配偶。
        依照上述新规,债权人首选之策自然应当是让债务人夫妻共同在债权债务协议等书面文件上签字确认。
        倘若债务人配偶因故未能签字确认的,债权人不但应当让债务人书面明确其举债用途,而且,还应当取得债务用于共同经营的证据。
        2.债务人配偶之警示
        新规并未去除隐忧,后续如何发展,仍须进一步观察具体的司法实践。弹冠相庆、为时尚早。

        [1] 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夫妻财产制是以婚后所得共同制为普遍原则,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撤销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的建议”的答复》,2018年1月24日下载自http://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8292.html。
 

方建华 律师
 
 

注册会计师、前法官

教育背景:

        厦门大学国际法学硕士

擅长领域:

        企业法律顾问、公司与资本、海商海事等

社会职务:

        福州市律师协会诉讼与仲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财富管理规划师联合机构特聘高级讲师


Copyright © 2020 福建知信衡律师事务所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0019500号